半導體激光器因其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等優點,成為激光技術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本文將基于未來芯研究的文章,深入探討半導體激光器的技術進展、市場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激光技術基礎
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的“受激發射”理論為激光技術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光的產生可以通過二能級原子模型來理解,涉及自發輻射、受激輻射和受激吸收三種過程。受激輻射是激光產生的核心,它使得入射光子被放大,形成高度一致的光子流。
激光器的三要素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三個基本要素:增益物質、泵浦源和諧振腔。
1.增益物質:負責實現光的放大效果。半導體激光器利用直接帶隙半導體材料作為增益物質,通過PN結構實現激光發射。
2.泵浦源:提供能量以實現粒子數反轉。在半導體激光器中,泵浦源是正向電流,通過注入電子和空穴實現粒子數反轉。
3.諧振腔:由兩塊反射鏡構成,確保激光具有良好的單色性和方向性。
半導體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半導體激光器通過注入電流抽運電子和空穴進入有源區產生受激輻射,將電能轉化為光能。當注入電流增加到一定程度,使得高能帶中的電子密度超過低能帶,形成粒子數反轉,從而產生激光。
激光器的閾值
激光器的閾值是指開始產生激光振蕩所需的最低泵浦功率。只有當泵浦功率超過閾值時,激光器才能產生穩定的激光輸出。
激光器的分類與市場
激光器按增益介質可分為氣體、液體、固體、光纖和半導體激光器等。半導體激光器因其波長多樣性和應用廣泛性,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特別是氮化鎵基藍光激光器,預計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210.07百萬美元。
未來發展趨勢
學術界正積極研發短波長激光器,如綠光、紫光、紫外激光器等。產業界則聚焦于藍光波段激光器的優化,以及紅綠藍RGB激光顯示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這些技術的發展將推動半導體激光器在激光加工制造和激光顯示等領域的應用。
半導體激光器以其獨特的優勢,在科技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擴大,半導體激光加工設備的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我們期待這一技術能夠帶來更多創新應用,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咨詢熱線(Tel): 0591-83855102
E-mail:uki@measopt.com
聯系人:翁女士(UKI)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西三環智能產業園A3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