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納制造技術作為推動眾多前沿領域進步的關鍵力量,備受矚目。其中,激光直寫技術憑借其獨特優勢,在微納制造的舞臺上嶄露頭角,成為科研人員和工程師們實現高精度、高靈活性微納結構加工的得力工具。

激光直寫技術的原理基于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它利用強度可靈活調控的激光束,精準地對基片表面的抗蝕材料(如光刻膠)實施變劑量曝光。當激光束照射到光刻膠上時,光刻膠中的光敏化合物會發生特定的化學反應,其性質會隨著吸收的激光能量劑量不同而改變。在曝光過程中,通過計算機對激光束的位置、強度以及曝光時間進行精確數字化控制,就能夠在光刻膠表面實現對不同區域的差異化曝光。待曝光完成后,經過顯影處理,未曝光或曝光劑量不足的光刻膠被去除,從而在抗蝕層表面形成預先設計好的浮雕輪廓圖形。這種圖形可以是多臺階、連續位相浮雕的微結構,為后續制造各種復雜的微納光學元件、微電子器件等奠定了基礎。
從系統構成來看,激光直寫系統宛如一個精密協作的“交響樂團”。其中,He-Cd激光器作為核心的光源,為整個系統提供穩定且波長特定的激光束,其輸出的激光猶如樂團中的“主旋律”,是后續加工的基礎能量來源。聲光調制器則扮演著“節奏把控者”的角色,它能夠根據計算機的指令,快速且精確地調整激光束的強度,如同指揮家掌控樂團演奏的節奏一般,使激光束的強度按照設計要求在不同時刻發生變化,以滿足對光刻膠不同區域變劑量曝光的需求。投影光刻物鏡如同樂團中的“聚焦大師”,負責將激光束精準地聚焦到基片表面的光刻膠上,確保光斑具有足夠的能量密度,同時保證曝光圖形的分辨率和精度。CCD攝像機和顯示器像是“觀察窗口”,操作人員可以通過它們實時觀察激光直寫的過程以及曝光后的圖形情況,以便及時做出調整。照明光源為觀察過程提供充足的光線,讓操作人員能夠清晰地看到基片上的細微變化。工作臺則是承載基片的“舞臺”,在計算機控制下,它能夠實現高精度的二維或三維移動,從而配合激光束完成對基片不同位置的曝光操作。調焦裝置隨時根據基片的厚度變化等因素,精細調整投影光刻物鏡與基片之間的距離,保證激光束始終能夠聚焦在光刻膠的最佳位置。He-Ne激光干涉儀如同樂團中的“精準調音師”,它通過干涉測量的原理,對工作臺的位置精度進行實時監測和反饋,確保基片在移動過程中的定位誤差極小,從而保證整個激光直寫過程的高精度。而控制計算機則是整個“交響樂團”的“總指揮”,它將預先設計好的微光學元件或VLSI掩模結構數據進行處理和轉換,生成直寫系統能夠識別的控制指令,同時協調各個部件的協同工作,使得整個激光直寫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微納制造領域,激光直寫技術展現出諸多顯著優勢。與傳統的二元光學方法相比,其工藝流程更為簡潔。傳統二元光學方法往往需要制作多套掩模,并且在加工過程中需要進行復雜的套刻對準操作,這不僅增加了工藝的難度和成本,還容易引入誤差,影響最終產品的精度。而激光直寫技術直接在光刻膠表面進行圖形寫入,巧妙地避開了多套掩模之間的套刻對準環節,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進而顯著提升了衍射光學元件(DOE)等微納結構的衍射效率。此外,激光直寫技術將計算機控制與微細加工技術深度融合,為微納結構的設計和制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科研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在計算機上快速設計出各種復雜的微納結構圖形,然后通過激光直寫系統將設計圖形直接轉化為實際的微納結構,無需像傳統方法那樣受到掩模制作等諸多限制。這種靈活性使得激光直寫技術能夠快速響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在新產品研發、小批量定制生產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而且,激光直寫技術的制作精度可達到亞微米量級,能夠滿足對微納結構尺寸精度要求極高的應用場景,如高端光學器件、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等領域。
激光直寫技術的應用領域極為廣泛,猶如一顆閃耀的明星照亮了眾多前沿科技領域。在光學領域,它是制造衍射光學元件的核心技術之一。衍射光學元件以光的標量和矢量衍射理論為基石,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并借助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等微細加工手段制造而成。這類元件具有片基上多臺階浮雕結構或連續浮雕結構,且具備極高的衍射效率,擁有許多傳統光學元件難以企及的功能。激光直寫技術能夠精確地在光刻膠上制作出這些復雜的浮雕結構,為衍射光學元件的制造提供了高精度、高靈活性的解決方案。例如,在空間光學領域,衍射光學元件可用于校正光學系統像差,有效縮小光學系統的體積,減輕其重量,使光學系統朝著微型化、陣列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從而滿足衛星、深空探測器等空間設備對光學系統小型化、高性能的嚴苛要求。在光通訊領域,激光直寫制作的衍射光學元件可用于光信號的調制、復用和解復用等關鍵環節,提高光通訊系統的傳輸效率和容量,為高速、大容量的信息傳輸提供支持。
在微電子和集成電路領域,激光直寫技術同樣發揮著關鍵作用。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制造過程中,芯片上的電路圖案越來越精細,對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激光直寫技術能夠實現亞微米量級的加工精度,滿足了VLSI制造中對高精度圖案制作的需求。它可以直接在光刻膠上制作出復雜的電路圖案,然后通過后續的刻蝕等工藝將圖案轉移到硅片等基片上,為集成電路的制造提供了一種高精度、靈活的加工方式。而且,在集成電路的研發階段,由于需要快速驗證不同的電路設計方案,激光直寫技術的靈活性優勢得以充分體現。研發人員可以根據設計的變化,迅速在計算機上修改電路圖案,并通過激光直寫系統快速制作出相應的掩模或直接在基片上加工出電路結構,大大縮短了研發周期,降低了研發成本。
在微機電系統(MEMS)和微納機械制造領域,激光直寫技術也大顯身手。MEMS器件通常包含微小的機械結構、傳感器和執行器等,這些微小結構的制造需要高精度的加工技術。激光直寫技術能夠在多種材料(如玻璃、金屬、聚合物等)上制作出復雜的微納機械結構,例如微型齒輪、懸臂梁、微通道等。這些微納機械結構在微傳感器、微執行器、微流控芯片等MEMS器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例如,在微流控芯片中,通過激光直寫技術制作的微通道可以精確控制微小流體的流動,實現生物樣品的分離、分析等功能,在生物醫學檢測、藥物篩選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生物醫學領域,激光直寫技術也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科研人員利用激光直寫技術可以在生物材料表面制作出具有特定圖案和微納結構的支架,這些支架能夠模擬細胞外基質的微環境,促進細胞的黏附、生長和分化。例如,在組織工程中,通過激光直寫技術制作的三維細胞培養支架,可以為細胞提供合適的生長空間和力學支撐,有助于構建功能性的組織和器官。此外,激光直寫技術還可用于制作生物傳感器,通過在傳感器表面制作出具有特定結構的微納圖案,提高傳感器對生物分子的檢測靈敏度和特異性,為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回顧激光直寫技術的發展歷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少數國家率先開啟了對它的探索之旅。1983年,瑞士RCA有限公司的M.T.Gale和K.Knop在二維直角坐標下,開創性地利用激光束在光刻膠上掃描,成功制作出精密的透鏡陣列,這一成果猶如一顆啟明星,拉開了激光直寫技術發展的序幕。隨后,1984年前蘇聯科學院自動化和電工研究所的V.P.Koronkevich等在極坐標內,利用激光直接在涂有光刻膠的硫化玻璃態的半導體或金屬上制作掩模,并進一步用于制作kinoform結構的元件,為激光直寫技術的應用拓展了新的方向。到了1989年,德國Heidelberg大學的C.Rensch等提出了二維激光直寫光刻的掃描儀,其掃描精度達到亞微米量級,并且能夠寫入任意圖形,最小線條寬度可達1微米,這一突破使得激光直寫技術在精度和靈活性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同年,美國Texas儀器公司的S.C.Babe也報導研制出五種型號的激光直接寫入設備,這些設備的寫入光斑大小分檔可調,自1微米至10微米不等,二維位移平臺定位精度更是高達0.25微米,利用該設備制作的平面全息圖用于產生非球面時,波前誤差優于1個波長,進一步推動了激光直寫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發展。進入九十年代,激光直寫技術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從高精密設備的研制,到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究與發明,全方位的發展使得激光直寫技術的應用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1996年,中國科學院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四川大學的杜春雷等,在德國Erlangen大學光學研究所利用激光直寫光刻方法和反應離子束刻蝕方法相結合,成功制作出8位相臺階Fresnel衍射透鏡陣列,其實測衍射效率高達80%以上,這一成果展示了我國在激光直寫技術應用方面的重要突破。1998年,杜驚雷等對激光直寫工藝中鄰近效應的影響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采用直寫數據設計預補償方法來校正激光直寫鄰近效應,為進一步提高激光直寫技術的加工精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展望未來,激光直寫技術有望在多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隨著對微納結構尺寸精度和復雜度要求的不斷提高,研發更高精度、更高分辨率的激光直寫設備將成為重要趨勢。例如,通過進一步優化激光光源的性能,提高其波長穩定性和光束質量;改進光學聚焦系統,采用更先進的光學材料和設計方案,以減小光斑尺寸,提高聚焦精度;提升工作臺的運動精度和穩定性,降低其定位誤差等,有望將激光直寫技術的分辨率提升至更高水平,滿足如量子芯片制造、納米光子學等前沿領域對超精細微納結構加工的需求。在提高加工效率方面,激光直寫技術目前面臨著串行寫入方式導致的加工速度較慢的問題。未來,可能會通過發展多光束并行激光直寫技術,同時使用多束激光對光刻膠進行曝光,或者結合高速掃描技術,如采用更先進的振鏡掃描系統,提高激光束的掃描速度,從而縮短加工時間,提高生產效率,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求。此外,拓展激光直寫技術可加工的材料種類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激光直寫技術已經能夠在多種材料上進行加工,但隨著不同領域對材料性能要求的日益多樣化,開發適用于更多新型材料(如具有特殊光學、電學、力學性能的材料)的激光直寫加工工藝,將進一步擴大其應用范圍,為解決更多實際工程問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同時,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將這些技術與激光直寫技術深度融合也具有巨大的潛力。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對激光直寫過程中的工藝參數進行優化,根據不同的材料和設計要求,自動生成最優的加工方案;通過大數據分析對激光直寫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和故障預測,提高激光加工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降低維護成本。
咨詢熱線(Tel): 0591-83855102
E-mail:uki@measopt.com
聯系人:翁女士(UKI)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西三環智能產業園A3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