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背景與原理架構
在汽車工業的演進歷程中,車燈設計面臨著雙重技術挑戰:一方面,車燈扁平化趨勢要求縮小傳統透鏡模組尺寸,由此引發光學設計復雜度激增、光學效率下降及光均勻性惡化等問題;另一方面,新車型車身高度降低、造型細長化的設計導向,對車燈的空間占用與造型適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微透鏡陣列(Micro-LensArray,MLA)技術應運而生,為上述困境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MLA技術的核心載體是由精密制造的微型透鏡有序排列構成的陣列模塊。典型MLA模塊的物理尺寸為11.4mm×10.7mm×3.0mm,在緊湊空間內集成大量微透鏡單元,為實現高密度光學集成奠定了基礎。其光學系統由LED光源、全反射準直透鏡及微透鏡陣列組成,光學原理融合照明光學與投影光學雙重機制:LED光源發出的光線經全反射準直透鏡降低傳輸損耗并均勻化后,投射至焦平面處的遮光夾層;遮光夾層的微小開口對光線進行選擇性透射,最終在路面形成對比度清晰的光型。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微透鏡單元均為獨立光學投影模塊,通過橫向與縱向維度的單元復制,可構建出多樣化幾何形態的MLA模組。光輸出控制機制包括微透鏡單元數量調節、準直透鏡尺寸優化及LED光源光通量調整等多重路徑。

二、技術特性分析
(一)造型設計的靈活性與約束條件
MLA技術在汽車前燈造型設計中展現出顯著優勢。微透鏡單元的高度可塑性使其能夠在二維平面(y-z平面)內實現從規則幾何圖形到復雜不規則圖案的多樣化組合。然而,造型設計需遵循光學性能約束:過度追求奇異形狀或不合理設置陣列尺寸可能導致模組表面光線分布不均,降低光學效率。因此,設計過程中需在造型創新與光學性能之間尋求動態平衡。
在三維造型構建方面,直接傾斜微透鏡陣列會導致光型偏移,僅適用于特定功能場景。為突破這一限制,可采用微透鏡單元錯位排布技術,沿y軸或z軸方向依循大燈面罩輪廓布置,在規避光型畸變的同時實現類三維造型效果。此外,MLA模組的光輸出特性與陣列尺寸呈正相關:小尺寸簡單結構適用于入門級大燈產品,滿足基礎照明需求;大尺寸復雜結構則可應用于高端產品,實現精細化光學設計與造型美學的雙重提升。
(二)空間尺寸的革命性突破
MLA模組在安裝空間占用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與傳統LED模組相比,其X向安裝深度(含散熱系統)從100-200mm大幅縮減至30-50mm,核心光學零件的X向深度僅約15mm。在高度維度,MLA模組通過全反射準直透鏡的結構優化,可實現低于10mm的緊湊型設計,顯著提升了汽車前端空間布局的靈活性,契合現代汽車輕量化與造型集約化的設計趨勢。
三、光型調控能力與智能照明應用
MLA技術在光型塑造領域表現出極強的可編程性。通過微透鏡單元形狀設計、遮光開口輪廓優化及單元數量配置的協同作用,可生成多樣化光型并實現多等級光強輸出。這一特性為自適應前照燈系統(AFS)與自適應遠光燈(ADB)的集成提供了技術支撐:單個微透鏡模組可實現矩陣分區控制,在遠光應用場景中精準規避對向車輛眩光,提升夜間行車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光型設計與模組外形存在強耦合關系,不同功能光型(如廣角近光、截止線近光、遠光)對應差異化的外形結構,要求設計過程中同步考慮光學性能與整車造型的適配性。
四、生產制造挑戰與技術路徑
MLA技術的產業化面臨高精度制造工藝的瓶頸制約。由于光學系統的小型化特性,制造公差需控制在微米級甚至亞微米級精度,圖像放大倍數達20-50倍,對微透鏡零件加工精度與組件定位精度提出了嚴苛要求。傳統塑料注塑、金屬切削等車燈制造工藝已難以滿足需求,需引入半導體行業的光刻、刻蝕、鍍膜等精密加工技術,并針對汽車照明應用場景進行工藝優化。得益于與半導體制造工藝的兼容性,MLA模組可繼承硅基芯片的高質量特性,為產品的穩定性與可靠性提供保障。
五、應用案例與發展展望
在投影照明領域,寶馬“天使之翼”迎賓地毯燈是MLA技術的典型應用案例。通過微透鏡陣列的精準控制,車輛解鎖時可在地面投射高分辨率迎賓光毯圖案,實現了功能性與儀式感的有機結合。
從行業發展視角審視,MLA技術為汽車造型設計提供了全新范式:通過將品牌元素融入光型設計,可實現日間與夜間視覺識別的連貫性,強化產品差異化特征。在光學系統層面,超緊湊結構為智能駕駛傳感器集成釋放了空間資源,助力汽車智能化升級。盡管當前受限于精密制造成本與工藝復雜度,MLA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仍需突破產業化瓶頸,但隨著半導體工藝的成熟與規模效應的顯現,預計其將在未來5-10年內成為汽車照明領域的主流技術方案,推動行業向高集成度、智能化、個性化方向深度變革。
綜上所述,微透鏡陣列車燈技術通過光學原理創新、結構設計突破與制造工藝升級的協同作用,有望重塑汽車照明產業的技術格局,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咨詢熱線(Tel): 0591-83855102
E-mail:uki@measopt.com
聯系人:翁女士(UKI)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西三環智能產業園A3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