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柔性顯示、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照明、微流體芯片等高端制造領域的迅猛發展,超薄柔性玻璃(TFG/UTG)以其輕量化、超薄化、柔性化及高透光性等核心特性,成為支撐相關產業創新的關鍵基材。然而,TFG/UTG厚度多集中于50100μm,傳統機械切割技術易引發邊緣裂紋、碎屑殘留等問題,且難以實現微孔(<80μm)加工,其加工瓶頸已成為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超快激光(皮秒、飛秒級)憑借“冷加工”特性,可大幅縮減熱影響區(HAZ),實現“無裂紋、無碎屑”的高精度加工,為TFG/UTG加工提供了核心技術解決方案。此前研究已明確激光切割設備選型的重要性,而針對TFG/UTG加工,工藝參數的精準調控是決定加工質量與效率的核心環節。本文基于《OpticsandLasersinEngineering》期刊發表的“皮秒激光切割/鉆孔超薄柔性玻璃”實驗研究,結合工業應用實際,系統解析超快激光切割TFG/UTG的關鍵參數優化邏輯、補充控制變量及技術應用前景。

一、核心工藝參數實驗研究:質量與效率的平衡機制
本研究以TRUMPFTruMicro52503C皮秒激光器為實驗設備(脈沖寬度6ps,可選波長1030nm近紅外、515nm綠光、343nm紫外;最大脈沖能量分別為125μJ、60μJ、24μJ;最大重復頻率400kHz),選用SchottAG的AF32?EcoTFG(50μm、100μm兩種厚度)作為加工基材,重點圍繞波長、脈沖重疊率、偏振態三大核心參數展開實驗,同時驗證復雜結構加工的可行性。
1.激光波長:加工質量與效率的權衡關系
波長決定激光與玻璃材料的能量耦合效率,直接影響切割速度、脈沖能量需求及熱影響區大小。在50μm厚AF32?EcoTFG上的對比實驗結果如下:
1030nm(近紅外):最高有效切割速度達220mm/s,但需脈沖能量>70μJ;加工質量較差,熱影響區(HAZ)約30μm,伴隨明顯碎屑與微裂紋;
515nm(綠光):最高有效切割速度100mm/s,脈沖能量需求降至>45μJ;加工質量優良,HAZ<25μm,無裂紋與碎屑;
343nm(紫外):最高有效切割速度<40mm/s,脈沖能量僅需24μJ;加工質量最優,HAZ<20μm,切口潔凈無瑕疵。
當基材厚度增至100μm時,各波長的有效切割速度均顯著下降,脈沖能量需求相應提升,但“波長越短,加工質量越優”的規律保持一致,為不同場景的波長選型提供明確依據:追求加工效率優先選近紅外波長,追求高精度優先選紫外波長,兼顧質量與效率則選綠光波長。
2.脈沖重疊率:防止開裂的臨界閾值
脈沖重疊率是控制熱積累的核心參數,直接關聯TFG/UTG加工過程中的開裂風險。以1030nm波長切割100μm厚TFG的實驗表明,脈沖重疊率控制在85%以下是避免基材開裂的關鍵閾值:
重疊率過高(>85%,如95.5%、88.9%):激光脈沖產生的熱量無法通過基材及時傳導散失,局部熱應力急劇升高,100μm厚TFG出現明顯裂紋;
重疊率適中(77.8%,對應掃描速度2m/s):無裂紋產生,僅需9次激光掃描即可完全切割100μm厚TFG,實現質量與效率的平衡;
重疊率過低(<77.8%):材料去除效率顯著下降,需增加至27次激光掃描才能切透基材,加工效率大幅降低。
該結論對工業生產具有直接指導意義,無需過度追求高重疊率,77.8%左右的“最優重疊區間”可實現加工效能最大化。
3.偏振態:無需額外控制,降低設備成本
在100μm厚TFG上加工<80μm微孔(采用旋渦式鉆孔工藝)時,實驗對比了515nm、343nm波長下線偏振與圓偏振的加工效果:
515nm波長:兩種偏振態下,鉆孔速度均為8個/秒,孔徑特征一致(入口≤75μm,出口最大26μm),HAZ<25μm,最小孔錐度8.5°(入口55μm/出口25μm),無顯著差異;
343nm波長:兩種偏振態下,鉆孔速度均為2個/秒,HAZ<20μm,孔壁平整性一致,未觀測到質量差異。
實驗結果表明,偏振態對TFG/UTG微孔加工質量影響極小,無需額外配置偏振控制模塊,可有效降低設備采購及運維成本,對中小型制造企業具備較高實用價值。
4.復雜結構加工驗證:高效與高精度的協同實現
為驗證技術實用性,實驗采用515nm皮秒激光在100μm厚AF32?EcoTFG上加工“4mm大孔+1mm中孔+75μm微孔陣列”的復雜結構,結果顯示:
總加工時長僅34秒,遠低于傳統機械加工效率;
切割邊緣HAZ極小,微孔無堵塞現象,無明顯崩邊或裂紋,完全滿足高端精密器件的加工要求。
二、工業級加工的關鍵補充參數:完整工藝窗口構建
實驗室研究聚焦波長、重疊率等核心參數,而在工業級應用中,以下六大參數對加工質量與效率具有同等重要影響,需納入工藝優化體系:
1.脈沖寬度:作為區分超快激光與長脈沖激光的核心指標,決定能量沉積至基材的時間尺度。本實驗固定采用6ps皮秒激光,而更短的飛秒脈沖可進一步縮減HAZ,但會增加設備成本與系統復雜度,需根據精度需求動態選擇;
2.光束質量與聚焦光斑尺寸:直接決定能量密度分布,更小、更規則的聚焦光斑可提升加工精度、降低切割閾值能量,是突破“加工極限分辨率”的關鍵因素;
3.聚焦位置與景深:激光焦點位于基材表面、內部或底面,會顯著改變切口形狀、孔錐度及材料去除效率,對控制微孔錐度與切割垂直度至關重要;
4.輔助氣體:惰性氣體可抑制氧化反應,減少熔融物再沉積與黑邊;反應性氣體可增強材料去除的化學反應;高壓氣體能有效清除切縫內熔融及汽化產物,三者均能提升加工質量與速度;
5.激光脈沖時域整形:高端應用的前沿技術,通過將單一宏脈沖分解為緊密排列的微脈沖序列,優化能量耦合效率,進一步抑制熱影響,適用于超高精度加工場景;
6.基材特性:不同成分的TFG/UTG,其熱膨脹系數、玻璃轉變溫度、特定波長吸收率存在差異,需根據基材特性針對性調整激光參數,確保加工穩定性。
三、技術總結與應用展望
從實驗研究到工業應用延伸,超快激光切割TFG/UTG的核心邏輯已明確:以“波長、脈沖重疊率、脈沖能量、掃描速度”為基礎調控變量,結合“脈沖寬度、聚焦位置、輔助氣體”等補充參數,可構建覆蓋不同精度與效率需求的完整工藝窗口。
當前,皮秒激光已能滿足絕大多數TFG/UTG的精密切割需求,包括50100μm厚基材切割、<80μm微孔加工及復雜結構集成加工;在更高精度場景(如<10μm甚至<5μm微孔加工、玻璃通孔(TGV)制備)中,飛秒激光將成為主流技術,其參數調節邏輯與皮秒激光一致,僅需在脈沖寬度與能量密度上進一步優化。
未來,隨著參數調控技術的成熟與設備成本的下降,超快激光將持續推動TFG/UTG加工技術向更高精度、更優效率、更低成本方向迭代,為柔性電子、微機電系統(MEMS)、生物醫療芯片等領域的創新發展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咨詢熱線(Tel): 0591-83855102
E-mail:uki@measopt.com
聯系人:翁女士(UKI)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西三環智能產業園A3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