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精密機床制造中手工刮研是否仍具不可替代性?

精密機床制造中手工刮研是否仍具不可替代性?

2025-06-04 14:19 中測光科
7

    在自動化技術深度滲透制造業的當下,精密機床領域始終存在一個關乎傳統工藝存續的重要議題:當數控超精密磨削技術已實現微米級精度控制,具有百年歷史的手工刮研工藝,是否依然在精密制造鏈條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這場圍繞"人工精密加工與自動化技術"的討論,本質上是對現代制造業極致精度追求路徑的深入思辨。

1.png


    一、手工刮研:精密制造的精密加工工藝

    作為機械加工流程中的關鍵精修工序,手工刮研憑借其獨特的工藝特性,在精密機床核心零部件加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核心價值體現在以下三個關鍵維度:

    1.納米級精度調控能力

    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通過刮刀實施微米級材料去除操作(單次去除量約為幾微米至幾十微米),可將工件平面度控制在0.001mm/m以下,表面粗糙度優化至Ra0.1μm級別。這種高精度加工能力,能夠確保機床導軌、軸承座等關鍵配合表面在25mm×25mm檢測區域內形成8-20個均勻分布的接觸點,為機床運動精度和穩定性提供基礎保障。

    2.復雜曲面的適應性修正能力

    面對弧形導軌、異形結合面等非規則幾何結構,以及多部件裝配后的動態精度調整需求(如導軌與滑塊、主軸與軸承的配合間隙控制),自動化加工設備往往面臨適應性局限。而技術工人可通過實時觀測研點分布,動態調整刮刀角度與施力強度,實現"零間隙"裝配精度修正。在高精度坐標鏜床、齒輪磨床等設備的關鍵配合面加工中,人工刮研仍是確保裝配精度的必要工序。

    3.設備精度保持與修復能力

    機床設備在長期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因受力變形、部件磨損等因素導致精度劣化。手工刮研能夠針對局部精度誤差實施靶向修復,有效延長設備高精度服役周期。在航空航天精密加工設備、光學儀器制造裝備等對精度穩定性要求極高的領域,該工藝成為維持設備數十年精度可靠性的重要技術手段。


    二、技術革新背景下的工藝演進

    自動化技術的持續進步正在重塑手工刮研工藝的應用場景,呈現出"部分替代"與"技術賦能"并存的發展態勢:

    1.自動化加工的場景替代效應

    數控超精密磨床(導軌磨削精度達0.1μm)、CMP化學機械拋光等技術的成熟,已能夠滿足簡單平面、圓柱面的高精度加工需求。在中低端數控機床(精度等級IT6-IT7級)生產中,"磨削+配磨"工藝組合已大幅壓縮手工刮研的應用空間,使其在該領域的使用比例降至不足10%。

    2.精密檢測技術的賦能轉型

    激光干涉儀、三坐標測量機等先進檢測設備的引入,推動刮研工藝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模式轉變。技術工人通過實時獲取接觸點分布密度、表面形位誤差等量化數據,可精準定位刮削區域并控制材料去除量,將傳統工藝的不確定性轉化為可追溯的標準化作業流程,加工效率提升幅度超過30%。


    三、行業應用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

    當前,手工刮研工藝在精密機床制造領域呈現出顯著的"精度分級應用"特征:在IT3級以上精度的高端機床(如高精度坐標磨床、光學透鏡加工機床)生產中,該工藝仍是關鍵部件加工的核心工序,占據30%-50%的加工工時;而在中低端市場,其應用場景已大幅收縮。

    盡管面臨技術工人培養周期長(通常需5-8年經驗積累)、機器人刮研技術(力控機器人在復雜曲面加工中精度穩定性不足)等現實挑戰,行業仍在積極探索工藝革新路徑。未來,手工刮研將逐步聚焦于"精密裝配修正"核心場景,與自動化加工形成"前道批量加工-后道人工精修"的協同作業模式。隨著AI視覺檢測、智能力控等技術的突破,"機器預加工-人工精細修形"的混合工藝模式或將成為趨勢,但技術工人的經驗判斷能力與微操作技巧,仍將是突破精度極限的決定性因素。


    四、手工刮研的工藝美學價值

    除功能性價值外,手工刮研工藝還蘊含獨特的工藝美學內涵。技術工人通過精確控制刮刀角度與施力方式,可在工件表面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裝飾性花紋:

    1.弧形花紋體系

    通過刀刃的圓弧擺動操作,可加工出月亮紋、燕子紋等曲線形花紋。此類花紋不僅能夠優化表面儲油性能,提升部件潤滑效果,其規律性的曲線排列亦成為工藝水準的直觀體現。

    2.方塊花紋工藝

    采用45°角短程推刮技法形成網格狀紋路,適用于需要均勻承載的平面結構。該類花紋的規則性排列,既滿足功能需求,又體現出精密制造的秩序美感。

    3.扇形花紋加工

    借助鉤頭刮刀的旋轉運動,可在工件表面形成放射狀扇形花紋,主要應用于高精度旋轉部件配合面。加工過程中,技術工人需以刀刃左端為圓心,通過精確控制旋轉角度(通常為90°或135°),實現花紋形態的精準塑造。

    這些工藝花紋不僅是技術水準的可視化標識,更體現了精密制造領域對"功能性與藝術性統一"的不懈追求。


    在精密定心機床改造的技術譜系中,手工刮研如同傳統工藝的活態樣本,在自動化浪潮中堅守著"最后一微米"的精度高地。其存續并非對技術革新的被動抵抗,而是對制造業本質的深刻詮釋——當自動化設備承擔起標準化批量生產任務,總有一些需要極致精度把控的關鍵環節,需要手工技藝的獨特價值介入。或許正如行業共識所言:"精密制造的最高境界,始終是技術理性與手工技藝的和諧共舞。"


咨詢熱線(Tel): 0591-83855102

E-mail:uki@measopt.com

聯系人:翁女士(UKI)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西三環智能產業園A3棟

版權所有? 中測光科(福建)技術有限公司
聯系我們
公眾號